首页

女王女主调教视频

时间:2025-05-25 16:18:14 作者:闽南百年龙舟钉造技艺焕新生 浏览量:93482

  中新网漳州5月24日电 (廖珍妹)素有“闽南水乡”之美称的福建漳州市龙海区,地处福建第二大江九龙江的出海口,水系发达,“五月男人都在疯狂划龙舟”俗语在当地广为流传,生动地形容龙舟季闽南男儿对民俗活动赛龙舟的热爱和传承。

  5月21日至25日,2025年全国龙舟大联动暨漳州“龙江岁月杯”传统龙舟邀请赛在漳州高新区举行,漳州15支参赛队伍正劈波斩浪,上演巅峰对决。此次赛事所用龙舟,正是来自龙海区的造船世家吴福来、吴福宁两兄弟所造。

5月10日下午,福建漳州龙舟钉造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吴福来正在制作新的龙舟。中新网记者 张斌 摄

  九龙江流域河网纵横,当地的生产、生活与舟船结下不解之缘,每年农历举行“五月扒龙船”传统民俗,该活动已延续六百多年。龙海区造船业应运而生,如今龙舟钉造技艺已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52岁的吴福来为这一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。

  “以船会友,赛龙舟让人快乐、让人振奋和团结……”近日,吴福来受访介绍这一传承百年的技艺与闽南端午文化的激情交融。

  “民众对民俗活动愈加重视,当地龙舟赛越办越多,参与人数逐年攀升。”吴福来介绍,找他们家制造的龙舟长度也越来越长。

  “改革开放前,我们造的龙舟约15米,后加到20多米,这几年甚至加到30多米,我做过最长的龙舟达36米,可容纳90人同时划。”吴福来介绍,龙舟制造经费均由村庄自发捐款而来,近年来捐款金额有增不减。在他看来,这一充满激情与拼搏的民俗活动日渐盛行,与当地民众经济水平提高有关。

5月10日上午,漳州市龙海区埭美村为吴福来新造的3条龙舟举行吉水仪式,图为当地村民们将其中一条新龙舟推入水中。中新网记者 张斌 摄

  一条传统龙舟要经过选材、开锯木、安底起底、做大坡、安肋骨、涂漆、请船下水等10余道工序才能诞生,少则一周,多则半月。在选材方面,福建杉木韧性好,纤维密度高,水中浮力大,很适合做龙舟。吴福来指出,用料和工艺直接影响行驶速度,需非常谨慎;而龙海的龙舟未安装龙头,只为适应水乡河道狭小、小桥多的特点。

  最后一道工序“请船下水”,当地会举行新造龙舟吉水仪式。进献贡品、祭拜祖庙、敲锣打鼓、鞭炮齐鸣……仪式庄重又热闹,岸边则挤满赶来一睹新龙舟风采的民众。吴福来会为新龙舟“点眼”,赋予其生命。“我们这一派龙舟用鹰眼,形状如三角形,寓意龙舟如鹰一样行得快、看得远。”

  闽南地区龙舟竞渡时间跨度较长。据吴福来介绍,龙海区最早农历四月初一开始组队训练,最迟赛到农历五月二十才结束。

5月10日,漳州市龙海区埭美村村民在水中划着刚入水的新龙舟。中新网记者 张斌 摄

  吴福来表示,赛龙舟这一水上运动是闽南“爱拼才会赢”精神的生动体现,也寄托风调雨顺、添丁发财的美好愿望。

  吴福来的龙舟目前供应漳州、厦门、泉州、广东潮汕,他和徒弟们一年可建造20艘左右,在订单高峰期常起早贪黑工作才能按时交付。他介绍,民间对赛龙舟的热爱推动了龙舟钉造技艺的传承与创新。

  “市场需要更强竞赛性能的龙舟,且对美观度也越发重视,以前只需简单上色,现在需请专业人员描绘。”吴福来表示,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,传承千年的龙舟破浪向前,生生不息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沈阳杂技剧《先声》用杂技艺术谱写英雄赞歌 首次预演获好评

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改变传统高糖高脂的饮食习惯,偏好更新鲜、天然的成分。消费者对饮料的需求,也从解渴、好喝延伸出健康、养生等升级性需求。

美欧宣称支持南海仲裁案所谓裁决 中方回应

第二阶段,建议完善修复的绿色可持续定量评估与考核体系。构建精细化场地污染和评估概念模型,定量化描述可接受风险水平,通过科学监测与核算手段量化修复工程的单位能耗、水耗等资源消耗,测算工程实施的节能减排效益与间接环境效益,并通过量化评估结果给予相应激励措施,促进利益相关方有效参与。

数字乌镇之变:“触网”十年 不止水乡

中国民间文艺如何面对国际舞台?民间文艺应如何保护传承?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应对哪些挑战?“东西问”日前专访潘鲁生,探讨中国民间文艺在传承中如何应变。

海峡两岸大学生走进青海 体验多民族文化

面对“小院高墙”的现实风险,我们要维护发展权利。坚持普惠包容,联手推动科技创新,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通畅,激发地区经济内生动力,推动实现共同发展目标。

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发言人就美日菲峰会答记者问

在中水镇小寨社区,2000余亩车厘子树已相继进入花期,洁白的车厘子花随风摇曳,散发出淡淡清香。车厘子种植是当地重要的农业产业,涉及农户500余户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